热点资讯
- 教育资讯
北京小升初全面取消共建生 严控特长生比例
来源:人民网
4月18日,《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今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坚持免试就近原则,“共建生”这一入学方式被正式取消。今年本市还将启用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所有符合条件的学生都将通过信息采集实现规范入学。信息采集系统开放时间为5月1日至31日。
入学信息两系统全记录
今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最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首次启用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通过这两套系统将每一个学生入学途径和方式全程记录,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权限进行查询和监控。通过入学服务系统对学生信息采集和升学过程,以及最后学籍生成进行同口径对接,将为限制无序跨片流动提供机制保障。据悉,信息采集开放时间为5月1日-5月31日。4月底市教委正式发布系统的使用办法。
服务片区各区县需公布
北京市教委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坚持免试就近入学。
针对社会关注的学校划片信息,此次在文件中明确要求,各区县要公布学校的服务片区。
凡年满6周岁的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均须按区县教委划定的学校服务片参加学龄人口信息采集,免试就近入学。
完成小学教育的学生,应当进入初中继续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各区县教委要在市教委统筹指导下,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学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进行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
招生计划各校不得私改
为了使入学程序更加规范,从今年起,本市将在义务教育入学阶段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通过入学服务系统,由区县对学校招生行为进行严格的计划管控。由于流动人口变动或其他原因,学校招生计划需要增加或减少,必须向区县审批并上报到市教委备案后,才能在招生系统中再作调整。每个学校按照计划招生,不能随意调整计划。
小升初两种划片方式
根据市教委公布的文件,今年本市小学入学方式主要有:划片就近、民办学校、寄宿学校等;初中入学方式包括:划片、特长生、民办学校、寄宿学校等,其中划片分为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两类。
各区县小升初政策将由区县制定和发布。其中,单校划片学校采用对口直升方式招生,即一所初中对口接收片区内所有小学毕业生入学;多校划片学校,先征求入学志愿,对报名人数少于招生人数的初中,学生直接入学;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初中,以随机派位的方式确定学生。
对于家长关心的小升初“推优”入学这一方式是否仍会保留等问题,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推优”并不是全市统一的入学方式,仅在少数区县实行,具体实施细则由相关区县确定。
共建生被全面取消
今年起,在本市实施了近10年的“共建生”入学方式将正式取消。李奕说,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投入保障力度加大,学校和一些单位共建的招生方式已经不再必要,因此北京市从今年起取消共建招生。
特长生被严格控制
今年小升初中,将进一步规范特长生入学。除市教委批准的可招收体育、艺术和科技特长生的学校原则上面向本区县招收特长生以外,其他学校一律不得以特长生的名义招收学生。招生学校要向社会公布特长生招生计划。
特长生招生计划将逐步减少,到2016年,小升初特长生招生比例将降到5%以内。没有特长生招生方式的地方不再增设该方式。
非京籍生需看“五证”
市教委表示,本市将做好非京籍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非北京户籍适龄儿童入学,须持有“五证”。
包括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持本人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全家户口簿、在京暂住证、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等相关材料。拿到“五证”后到居住地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审核,通过审核后参加学龄人口信息采集,并到居住地所在区县教委确定的学校联系就读。
李奕强调,对非京籍学生的就近入学,将首先以务工证的就近为主。如果这个区县给家长开出务工证明,其子女的入学也应该得到保障。此外,还有台胞子女、博士后子女等七类人子女按本市户籍对待。